Back

【明報周刊】工廈新紀元專題

十分感謝【明周】的工廈新紀元專題對Farm66的訪問!在這後工業時代,政府對植物工廠的政策還很不清晰!希望大家繼續支持我們對室内種植系統的農業科技研究,盼望政府各部門能配合扶持我們這本地農業及創新產業!我們會繼續努力!


室內種植 農業 x 活化
香港的農業問題,離不開土地。大家都想吃本地菜,然而政府似乎不願發展農業政策,更打算發展郊野,沒有地,哪有菜?譚嗣篆 (Gordon) 嘗試為此尋找解決方法 ─ 室內種植。

種植首選
室內種植,首選工廈,Gordon指最大的考慮除了是租金便宜,地方夠大之外,也源於他對於活化工廈的興趣。他修讀碩士時,曾進行活化工廈的研究;另一原因 是,他對化學品敏感,於是想到何不把兩者結合,索性在工廈種有機菜?位於牛頭角振業大廈的Farm66綠芝園由是誕生。

以實驗室的形式運作,與其租用一萬呎的單位,Gordon選擇了這3,000多呎的單位。綠芝園棲身牛頸角的工廈,電梯是舊得要手動開關的那種老式工廈,卻也有其優勝之 處:「這裡本身是破破爛爛的工廈,好處是樓底高,加上大廈於早年興建,當時的消防條例未要求有天花灑水系統,只需要滅火筒就足夠,節省天花板位置。 種植水耕菜要一層一層疊上去,因此樓底愈高,就疊得愈高,生產量也愈多,現是這裏最高有九層菜架。供電方面,工業用電量的watt數大,因此不用擔心電力問題。唯一缺點是工廈的水質較差,甚少洗水箱,流出的自來水都是黃色的,一定要自己安裝過濾系統,把水過清。」

政策上的矛盾

Farm66 綠芝園持食物加工牌,涉及生產過程,不設銷售,因為合乎工廈土地用途。假如在場內設銷售,或分租作工廈農莊,則違反地契。但他認為政府對於工廈可否耕種的指引不清晰,政府各部分也有矛盾之處:「政府應該視乎工廈本身的情況,對周遭環境、社區的影響等等,清晰訂明工廈的用途。為何工廈可以做藝術,卻不可以種菜?工廈政策很矛盾,不同部門有不同的取態,如屋宇署規定不能僭建,環保處卻鼓勵綠化天台。我認為活化能夠把大廈本身的潛在價值發揮出來,不論是金錢還是 文化上都有其價值,何解政府不能開放多一點空間,讓人們可以真正地發揮其創意,發展其產業?」

Gordon的有機蔬菜是採用魚菜共生的方式 種植,菜的營養源自魚的排泄物,而非一般水耕菜是利用化學營養劑;他也自創了以LED為菜提供光線。他認為室內種植可以是香港農業的一個出路:「香港欠缺土地,人和植物一同爭地,而事實上新界某些土地已經被污染了,不適當耕種,室內種植也許是未來農業的一種方法。甚至可以考慮在屋苑的會所進行,做到真正自給自足。」